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教育活动

作者: 时间:2023-06-22 点击数: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营造良好学习氛围,6月21日下午,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在理工楼2501教室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由副院长张大文担任主讲,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参加。

专题党课以“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为题,重点讲解了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冲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延安吴起镇期间,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及其中蕴含的党史。如写于1910年秋的《七绝•改诗赠父亲》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学有所成的决心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人生追求;创作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而《西江月•秋收起义》则描写了1927年秋收起义后,在革命异常艰苦的关头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壮举,毛泽东的诗风开始由写景抒情转入纪实、走向战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写于1931年4月红军成功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大“围剿”之后、第二次大“围剿”进攻之时,毛泽东和朱德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运动战、速决战和歼灭战各个击破敌人等战术,使反“围剿”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后取得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7月23日凌晨,受到接连错误打击和排挤、改做地方工作的毛泽东登上会昌山顶峰,写下《清平乐•会昌》,展现了毛泽东身处逆境而又百折不挠、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伟人风范,表明他对革命充满憧憬,黑暗即将过去,曙光正在前方;《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是1935年2月,惨败湘江以来长征途中的第一场大胜仗——娄山关大捷之后,从内到外生动地描写了红军指战员征战娄山关、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紧张激烈场景。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道出了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冷静思索,不要说群山雄关像钢铁一般难以逾越,而如今让英勇的红军重振旗鼓向前,表现出了毛泽东和英勇红军面对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翻越雪山、走出人迹罕至的草地,到达陕北延安吴起镇,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时,毛泽东满怀喜悦地写下了《七律•长征》。

毛泽东诗词根植于中华悠久文化的厚重土壤,孕育于跌宕起伏的革命征途,是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宏伟史诗。在毛泽东诗词中始终有一个“大我”,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的共产党人、革命军队和全国人民;始终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心中只有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毛泽东诗词感人肺腑、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

通过此次党课的学习,党员们重读了毛主席诗词,缅怀伟大领袖,感悟崇高品格,重温初心使命,在红色诗词中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认识,不断汲取前行力量!

(编辑/翟国琳 审核/张大文)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地址:民生南路1号  邮编:277160  联系电话:0632-3786737 邮箱:dlx@uzz.edu.cn 鲁ICP备05047007号